使用微信扫一扫
入驻平台
来源: 时间:2025-09-05
课程名称: 山东手造的品牌化与数字化创新:从工坊到市场
学时/学分: 32学时 / 2学分
授课对象: 设计学、市场营销、管理学、传媒学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,或有志于文化创业的学生。
先修课程: 建议有市场营销、设计基础或文化产业概论基础。
课程简介:本课程是一门以项目和市场为导向的高级课程,聚焦于“山东手造”在当代消费市场中的品牌构建、产品创新与数字化传播策略。课程超越了传统工艺的技艺本身,深入探讨如何将文化资产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。学生将学习运用设计思维、品牌管理、数字营销等现代商业工具,为山东手造项目或产品制定创新方案。内容涵盖用户研究、文化IP提炼、产品设计开发、品牌故事叙述、社交媒体营销、电子商务策略等。课程将与真实的手造工坊或品牌合作,基于真实案例和挑战进行学习,最终产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商业计划或营销方案。
课程目标:完成本课程后,学生应能够——
分析山东手造当前的市场环境、目标消费者群体及竞争格局。
运用设计思维方法论,从用户角度出发,发现山东手造现代化转型中的痛点与创新机会点。
将传统手工艺元素与文化符号进行创造性转化,应用于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中。
为一项山东手造构建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动人的品牌故事。
制定一套整合性的数字化营销传播方案,包括社交媒体内容策略、KOL合作、电商平台选择等。
撰写一份结构完整、论证充分、具有可行性的商业计划书或项目提案。
教学方法:
案例教学: 深度剖析国内外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结合的品牌(如上下、梵几、日本民艺馆等)。
项目式学习 (PBL): 学生以小组形式,选择一个山东手造品类或特定工坊作为整个学期的项目对象。
工作坊与模拟: 进行设计思维工作坊、品牌故事工作坊、营销策划模拟等。
嘉宾讲座: 邀请知名设计师、品牌创始人、电商平台运营专家、MCN机构负责人等进行分享。
小组讨论与批评: 定期进行项目进度汇报,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建议。
评估方式:
小组项目进程汇报 (30%): 分三次进行(机会洞察、概念设计、方案细化),每次10%。
期末小组项目 (50%):
书面报告 (30%): 一份完整的商业创新计划书或营销方案(约3000-4000字)。
最终答辩展示 (20%): 15分钟的小组陈述+10分钟问答。
个人反思报告 (20%): 课程结束时提交,反思在项目中的学习、贡献以及对山东手造商业化的个人见解。
课程大纲与日程安排(共16周):
第一单元:基础与洞察 (3周)
第1周:课程导论:新消费时代下的文化商业机遇
第2周:解构山东手造:文化价值、工艺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再评估
第3周:用户与市场研究:谁是当代手工艺品的消费者?
第二单元:策略与创新 (5周)
第4周:设计思维工作坊:从共情到定义,为山东手造寻找创新方向
第5周:文化IP的提炼与转化:如何让传统符号“潮”起来?
第6周:产品创新策略:文创产品开发、用户体验设计与生活场景融合
第7周:品牌构建基础:定位、核心价值、视觉识别系统(VIS)
第8周:讲述品牌故事:内容营销与情感连接的构建
第三单元:数字化与营销 (5周)
第9周:数字营销概览:社交媒体生态、流量逻辑与平台选择
第10周:内容创作与传播:短视频、直播、图文的内容策略与制作基础
第11周:KOL/KOC合作与社群运营:构建品牌忠实用户群体
第12周:电子商务与转化:线上店铺运营、物流与客户服务
第13周:线上线下融合(OMO):体验店、市集、展览等线下场景营造
第四单元:整合与实现 (3周)
第14周:项目辅导与方案完善:商业模式画布、财务可行性初探
第15周:期末项目预答辩与同行评议
第16周:最终项目答辩展示及课程总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