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微信扫一扫
入驻平台
来源: 时间:2025-09-02
课程目标:
本课程旨在开发双版本面塑配方(可食用/永久保存),建立色彩迁移数学模型,通过科学方法实现传统面塑技艺的现代化转型,拓宽面塑的应用领域。
课程内容:
材料科学:
传统配方研究:利用DSC分析测试糯米粉-蜂蜜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,为传统面塑的保存提供理论依据。
现代改良:通过平板计数法测试甘油-山梨酸钾体系的抑菌率,开发现代面塑的防腐配方,延长保质期。
造型技法:
骨架搭建: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优化铁丝规格(Φ0.8-1.2mm),确保面塑造型的稳定性与耐用性。
细节处理:开发微米级拉面工艺,实现面条直径≤0.1mm,提升面塑的精细度与表现力。
色彩系统:
天然色素:测试栀子黄(Crocetin)的光稳定性,通过加速老化试验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。
化学颜料:应用Fick第二定律建立食用色素迁移率数学模型,指导化学颜料在面塑中的安全使用。
保存技术:
短期保存:开发脱氧剂-真空包装协同系统,确保O₂残留量不超过0.5%,延长面塑的短期保存期限。
长期保存:优化环氧树脂浇铸工艺,控制收缩率不超过0.2%,实现面塑的长期保存与展示。
实践项目:
制作“水浒人物”面塑系列,包含可食用版本(保质期≥30天)与树脂复刻版本(耐温范围-40℃至+80℃),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展示与收藏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