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微信扫一扫
入驻平台
来源: 时间:2025-08-31
课程目标:
本课程旨在深入破解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陶(厚度≤0.5mm)的渗碳工艺密码,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复现并优化这一古老技艺。同时,开发适用于现代电窑的智能还原气氛控制系统,推动黑陶烧制工艺的现代化转型,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
课程内容:
地质考古:
日照两城遗址陶片成分分析: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(XRF)技术,精确检测陶片中的主量元素成分,如SiO₂(65±3%)和Al₂O₃(18±2%),为现代黑陶原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。
黄河泥与海岸泥对比研究:通过对比分析黄河泥与海岸泥的塑性指数与烧成收缩率,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,为优化原料配比提供理论支持。
传统工艺:
快轮拉坯技艺:深入探讨离心力动态平衡方程(F=mω²r)在拉坯过程中的应用,通过参数优化提升拉坯效率与成品质量。
渗碳技术:研究松烟与麦秆混合燃烧的碳势控制方法,确保渗碳过程中碳势(CP)稳定在1.2-1.5%之间,实现蛋壳陶的均匀渗碳。
现代转型:
电窑程序设定:开发电窑的智能还原气氛控制系统,精确控制还原气氛中的氧含量曲线,确保阶段降温速率不超过50℃/h,提升烧制稳定性。
纳米涂层技术: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(CVD)制备SiC/C复合涂层,提高黑陶表面的耐磨性与耐腐蚀性,延长使用寿命。
装饰创新:
激光雕刻技术:研究功率密度对黑陶表面改性的影响,通过10-50W/cm²的梯度测试,优化激光雕刻参数,实现精细图案的雕刻。
手刻纹样创新:开发“波浪纹”参数化生成算法,结合传统手刻技艺,创作出具有现代感的黑陶装饰纹样。
实践项目:
烧制“海洋生物”主题黑陶摆件,要求蛋壳陶部分厚度不超过0.8mm,表面硬度达到或超过6H(通过铅笔硬度计测试),展现黑陶的轻薄与坚硬之美。